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合资领跌,4月零售销量下滑,车市大牛结束了吗?

自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首度出现下滑开始,中国汽车市场就进入了存量市场的全新阶段,理论上汽车销量不会再像此前一样高歌猛进,此后2019年和2020年汽车销量经历的三连跌也证明了这一点。不过,2021年后随着新能源这一增长引擎的再度发力,以及汽车出口不断走高,重新激活了车市,让中国汽车市场再度走向了增长通道。

但是,在2024年新年开工的开局阶段,车市再度画风突变。由如今的车企销量领头羊比亚迪吹哨,车市迅速进入了又一轮残酷的价格战,这似乎又在向我们发出了车市承压的信号。

果不其然,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,即使有一堆新车推向市场,即使有北京车展提升热度,但今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还是出现了下滑,零售量153.2万辆,相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.7%,环比下跌了9.4%。

行业观察认为,激烈的价格战并没有引发大家的购车热情,反而引发了观望情绪加剧,让一些人当起了“等等党”,此次下滑是周期性的调整。

高歌猛进的车市突然踩下一脚刹车,市场的竞争格局似乎又迎来了改变。那到底在整体销量下滑的4月份各家车企表现如何,这些信号又代表什么呢?

自主延续强势 头部神仙打架

从乘联会4月零售销量排行榜看,TOP10的车企中有4家自主,5家合资,1家豪华。但前5除了一汽-大众均由自主车企占据。而且除了长安以外,其他自主车企销量均有超过30%的同比增长,奇瑞甚至跑出了近60%的增长。自主五虎中只有长城没有出现在榜单中。

具体来看,比亚迪继续断层领先,自从今年1月、2月分别被吉利、奇瑞夺得销冠后,比亚迪随即开启价格攻势及产品攻势,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来袭,两款车的销量迅速取代了卡罗拉的地位,成为省油用户最爱的车型,前者5.1万辆后者3.3万辆的销量已经稳居家轿市场头部。

吉利则依靠丰富的产品攻势推动新能源转型,极氪如今已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占得先机,更在海外敲钟。

奇瑞国内国外两开花,iCar系列的强势崛起,和风云系列持续投入,如今新能源同比增长率已经来到了173.4%,尽管基数较低,但仍值得期待。而且别忘了奇瑞出口还有8.9万辆的销量成绩。

长安汽车由于加速新能源转型,砍了部分燃油产品线,营销重心也改变了,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,不过如今长安新能源增长迅速,4月同比增长达119%,相信随着启源、深蓝的持续发力,未来会逐渐跟上。

但是,头部强势不意味着自主车企日子过得都好。更可能的是比亚迪、吉利、奇瑞等头部神仙打架,死掉的是北汽、MG这些边缘角色。据统计,4月自主品牌的零售销量为88万辆,同比增长11%,但头部4家车企累计销量53.2万辆,同比增长23.1%,已经吃掉了大部分增长。车市销量进一步向头部车企集中,弱势地位品牌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的生活都向王小二看齐。

合资乏力 急需找到新增长点

合资尽管占据榜单多数,但表现并不强势,各品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。

德系的南北大众依靠丰富的产品线和偏商务的产品定位,下滑幅度较小,如今也在加紧智能转型,希望维持自己在中国这个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。

日系方面,南北丰田在核心的A级、B级市场份额被自主挤占后,均出现了超30%下滑。东风日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大幅下跌后,如今已经逐渐企稳,找到自己的新生态位,跌幅收窄。此外,本田跌出了前10,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本田要专门搞个“烨”来专攻新能源市场。

不止头部合资不好过,主流合资品牌在4月零售销量也出现了26%的同比下滑,仅为45万辆,再不想想办法,有些合资可能只能被清出牌桌了。

整体来看,4月份自主品牌的强势表现,压缩了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。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占据57.4%,同比增长9%,而德系品牌份额19%,同比下跌2.2%,日系品牌份额15.2%,同比下跌3.6%,美系品牌市场份额5.9%,同比下跌2.6%。

不过,我们可以看到,在传统燃油板块合资依旧具备强劲的吸引力。尽管市场新能源转型在加速,但并不会彻底取代燃油车。所以合资品牌必须巩固好燃油板块竞争力,同时寻找机会在新能源市场突破,才能扭转颓势。如果孤注一掷投身新能源,或许是更糟糕的选择。

新能源持续增长 但不意味能赚钱

在如今的汽车市场,决定一家车企能不能卖得好的,毫无疑问就是新能源板块。进入销量前10的4家自主车企,新能源的成绩或增量均非常可观,而且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中。

其中,插混车型已经成为新能源最重要的增长动能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今年1-4月,新能源车销量达294万辆,同比增长32.3%,其中,纯电车销量182.4万辆,同比增长12.8%,而插混车尽管销量仍然不及纯电车,销量为111.5万辆,但同比增长高达84.5%,相信在年内将会赶上纯电车的销量。

然而,尽管各家车企销量增长幅度巨大,新能源卖得不错,但并不代表着车企日子过得好。根据相关媒体统计,今年第一季度国内上市车企之中,仅有4家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,大部分车企的净利润都呈现下滑趋势。

甚至出现了长安、上汽这样增量、增收不增利的车企。如长安在第一季度销量69.21万辆,同比增长13.9%,营收370.23亿元,增长7.14%,但净利润却下降83.39%,仅为11.58亿元。而广汽、特斯拉则出现销量、利润均下滑的情况。即使是销量持续增长的比亚迪,利润增幅也出现了下滑的情况。

在合资走弱,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的情况下,很多车企不仅失去了利润奶牛,同时还需要大力投入新能源板块的研发,跟上市场车型迭代的节奏,让各家车企的盈利能力承受巨大的压力。所以,这也就不难理解各家车企为何纷纷寻求出海,不仅可以消化过剩产能,更是它们提升盈利的重要手段。

写在最后

所以,价格战是一柄双刃剑,尽快能让车企收获短期的销量,但持续一年多的价格战负面作用以及呈现,不仅让市场产生了观望情绪,导致4月出现了销量的同比下滑,更让部分车企失去了盈利能力,这种重量不重质的发展模式,对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健康的。

这方面丰田就是中国车企很好的老师,即使在如今中国市场承压的局面,其2023年利润依然创下了新高。中国车企要想在全球市场和丰田、大众竞争,学会造车、卖车,学会如何盈利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。
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